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在肉鸡上引起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容易继发其他疾病,造成雏鸡的伤亡,以及影响增重和料肉比;该病在蛋鸡上除了造成直接伤亡以外,还侵害生殖系统,造成产蛋率和蛋品质的下降,给养殖行业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疫病之一。

1临床症状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可在哈德氏腺、呼吸道、肠道、肾脏、输卵管和公鸡的睾丸等多种组织器官中复制,根据不同毒株致病时对组织的亲合力不同,划分为呼吸型、肾型和肌肉型等。

4周龄以下的小鸡表现为张口呼吸、咳嗽,以及有特殊气管啰音,病鸡精神不振,羽毛松乱,嗜睡,5-6周龄以上的鸡主要是气喘、气管Ⅱ罗音等,同时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并伴有下痢。成年鸡感染本病后,一般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主要表现为产蛋下降,鸡蛋品质差,出现较多的软皮蛋、畸形蛋,蛋白稀薄的像水一样,蛋黄和蛋白分离并且蛋白粘着于壳膜表面等。

2病理变化

主要表现为,鼻腔和喉头有黏液,气管环出血,管腔内有纤维素性渗出物,支气管有纤维素性干酪样栓子形成,部分病鸡出现肺脏出血。产蛋鸡可见卵泡变形,卵黄性腹膜炎,输卵管水肿或是萎缩,失去经济价值。

肾型传支主要表现为,肾小管和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肾脏肿胀,呈现花斑肾,严重时,尿酸盐可以沉积于其他器官表面,直接导致较高的死淘。

3诊断

根据流行特点、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而进一步确诊则有赖于实验室诊断。常用分离病毒方法是采取病鸡的气管和肺组织悬液,用抗生素处理后接种9-11日龄的发育鸡胚,观察鸡胚的发育情况和处理变化;血清学试验如:琼脂扩散、中和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等都能比较适用;近年来各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到该病毒,对疾病进行确诊。

4预防

1)加强饲养管理:注意调节鸡舍温度、湿度,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换气,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适当降低饲养密度,避免发生拥挤。合理调配日粮,做到适口性好、营养全面、易于消化,同时,注意日粮中适当增加禽用多维和矿物质的含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2)严格的卫生消毒:鸡传染性性支气管炎对多种消毒剂均敏感,常用的消毒剂都可以产生杀灭病毒的效果,定期进行鸡舍、鸡群的消毒,可以减少疫情的发生。

3)良好的免疫,提高机体自身抗病能力。

5制定适当免疫程序

传支造成的损失主要在幼龄阶段,且母源抗体不能完全阻止感染,只是减轻疾病的症状,所以雏鸡免疫接种是重点,蛋鸡在开产之前,需要进行4次新支二联活苗的免疫,其中3次在60d以前完成。对发病较严重的地区,需要在1日龄加免传支或是新支二联,目的是让雏鸡尽早接触疫苗毒,阻止环境中的野毒侵袭。开产之后间隔60~70d,使用新支二联点眼或饮水。

李新生等研究表明,使用M41灭活苗免疫后,产生循环抗体的滴度和机体对IBV的抵抗力呈正相关,所以,有必要在雏鸡的7~10d进行新支流的免疫,以及产蛋前进行新支减或新支减流的免疫,保证鸡群有较高的循环抗体,减少传支的发病率。

6选用合适的疫苗

IBV的血清型众多,抗原性变异现象非常普遍,不同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反应或交叉反应很小,根据刘秀梵实验室研究翻,将2009-2011分离的54株IBV测序后与GenBank中发表的同时期分离株S1基因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的结果,QX型已经成为当前在国内流行的最主要基因型,其毒株数量已经占到所有分离株的2/3以上,应当引起高度关注。而当前使用的疫苗除H120和H52以外,还包括W93、28/86、Ma5等,均属于Mass型。张伟等,选取山东地区2011-2013有代表性的11株IBV进行研究,发现大部分属于QX型,与传统疫苗不在一个分支,所以不能有效保护。

传支的防控必须选取合适的疫苗,有针对性的防控,才能有效的保护鸡群,降低发病几率。

7正确的免疫操作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最有效的免疫方法是滴鼻或点眼,有利于快速产生局部抗体,形成有效的黏膜保护。免疫过程中需要注意冻干苗的开启、配制、使用时间,以及点眼滴鼻的规范性操作等细节;饮水免疫易操作,适用于大日龄鸡群,但是免疫效果不佳,过程中需注意免疫前的控水,过程中的水质、饮水时间、避光等关键点,只有正确的免疫操作,才能保障免疫效果,使机体产生足够的保护力,抵抗传支的野毒感染,降低发病几率,从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编辑:赵晓松)

推荐访问:支气管炎 传染性 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