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①

[摘 要] 为了解“互联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对天津一些职业院校教师和学生进行调研,主要调查分析了职校教师对“互联网+”教学的实施情况和运用效果以及学生对“互联网+”教学的满意度和期望,以期为“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

[关 键 词] “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48-02

一、引言

为了跟上“互联网+”发展的时代浪潮,职业教育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因此,进行“互联网+”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是顺应职业教育发展方向和符合创新性人才培养科学规律的探索,是一种在当前教学组织形式下进行的操作层面上的教学研究,具有时代和现实研究意义。

随着全国各地“互联网+职业教育”行动规划的制订及其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的正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主要集中体现在“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路径,职业教育面临教育模式、教育决策、教育评价和教育资源等方面的改革以及如何进行改革。

二、调研内容、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现状调查的意义,课题组重点调查天津市一些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意识和掌握情况、教师的实施和运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的实际情况及效果、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和期望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二)调研对象和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的是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分别对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天津职业大学、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城市职业学院、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等高职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调研。学生问卷一共460份,教师问卷140份。这几所院校有它们各自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从总体上来说,调查的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出部分高职院校目前“互联网+”职

业教育教学的现状,数据可信有效。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高职院校教师对“互联网+”教学的实施情况和运用效果

1.教师利用互联网教学的意识

调查表明,7.8%的教师很少使用互联网,17.7%的教师使用频率一般,74.5%的教师经常在教学中使用互联网,说明教师利用互联网的意识较强。在对“互联网+职业教育”的相关知识的熟练掌握度方面,16%的教师

表示不太清楚,43%表示理论上了解,30%表示部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较为熟练,能够充分意识到“互联网+职业教育”的重要趋势,但总体上有待提高,11%表示理解非常透彻并能较好地体现在教学中,非常熟练。

2.教师对在线平台和资源的利用及效果

在网络课程开设和利用频率方面,主要从教师倡导学生在线自主学习的频率及教师开展远程教学的频率这两点进行调研。40.5%的教师经常倡导,44.2%表示频率一般,11.3%表示很少,4%表示从不使用。教师网络课程开设的频率方面,每月使用1至2次占10.2%,每学期使用1至2次占25.3%,很少或基本不用的占60.4%,完全不用的占4.1%。综合而言,远程教学的开展及利用率普遍较低。

在利用互联网教学的形式调查方面,关于网络学习平台、网络考试平台、问答网络平台、远程教学管理平台的使用数据分别为22.3%、33.5%、20.2%和12.4%;慕课、翻转课堂和微课的使用率分别为19.6%、38.6%和47.1%。可见,教师使用翻转课堂和微课较多,远程教学管理平台的利用率最低。

3.教师对“互联网+”教学的利弊态度

教师认为“互联网+”教学具有的优势集中体现在教学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习具有个性化、效率更高和网络资源便于及时更新和补充。这说明教师对“互联网+”职业教育的优势有清晰的认识。

在对互联网应用于教学的弊端方面,教师普遍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通过电邮、微信或其他一些网络通讯工具进行交流,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一般不如传统教学;教育的目的除了传授知识,还要教育学生做人。在网络教育中,学生和教师不是真正的面对面,教师只能言传而无法以身教;对自律性、自觉性较差的学生,教师无法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传统教育中教师可以面对面督导学生学习;有少部分教师认为大多数学生不能适应网络教学方式。

4.教师在使用互联网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促

进对策

调查数据显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缺乏相应的设备和条件、网络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不够、缺乏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和备课负担较重。

在互联网应用支持和促进对策方面,64.5%和84.3%的教师希望能得到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积极推动互联网应用于教学,提高网速,推进教学硬件和软件的实施;50.1%的教师希望能得到专门技术团队的培訓,帮助教师更好地解决互联网应用薄弱的问题。

在推动“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方面,6.7%的教师表示应提高领导的互联网和信息化领导力,52.3%表示应改变师生观念,78.4%表示应综合提高师生运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能力,29.4%表示应大力推崇学校建立评估激励机制,68.6%表示应建立更加先进的教学应用平台和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42.8%表示应建立优质教学资源并扩大其资源覆盖面。

(二)高职院校学生对“互联网+”教学的满意度和期望

1.高职学生对“互联网+”职业教育知晓及兴趣度

在调查学生对网络教学资源的熟知程度方面,常常访问网络教学资源的占67.58%,很少的访问的占27.27%,从来不用的占5.14%,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网络教学资源的;在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或平台的目的方面,59.2%学生都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完成和提交教师布置的课堂任务或课后作业,说明教师是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资源的重要推手,有30.8%的学生是课前预习。

2.学生对“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实施的满意度

学生对所在高校图书馆的数字文献资料、网络课程的资源、多媒体课件案例等资源、多媒体教室及配备电脑的实验室的满意程度分别为53.8%、30.8%、48.6%、32.8%,仅有16.2%的学生表示都不太满意。

对所在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的教学内容的满意程度方面,52.3%的学生表示不满意,认为内容与书本相似,枯燥乏味;26.5%表示比较满意,认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活泼;21.2%表示内容平实,实施效果一般。

3.学生对“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的利弊的态度

高职学生对课堂信息化教学所持优势和劣势的看法,关于最大优势方面,33.9%的学生表示改善传统灌

输式的教学,实现课上课下与学生的互动;35.2%表示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兴趣;20.2%表示能让学生随

时随地学习;10.7%表示能加强学习体验。

存在的不足中,18.2%的学生表示网络教学方式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完全代替了传统模式,弱化了教师的监管作用;32.8%的表示信息量过大,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接受和理解所学知识;35.9%表示授课速度过快,基础薄弱的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13.1%表示为学习效率下降,过于关注授课形式,忽略了授课内容。

4.学生对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的期待

对“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期望方面,24.1%的学生表示教师对网络平台和信息化设施应加强灵活、合理

使用的能力;34.4%表示完善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及时更新教学内容;24.1%表示师生线上和线下教学信息互动力度需增大;17.4%的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资源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检测机制。

四、结论

本次调研发现多数高职院校所具备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教学设施及教学资源的形式正逐步走向信息现代化和丰富多样化,教师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意识不断增强,学生也对互联网环境下的信息化教学颇感兴趣。但同时还发现一些问题,如高职院校教师的在线平台和资源掌握情况普遍不理想、互联网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实施状况一般以及高职学生对“互联网+”教学整体满意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考虑推进“互联网+”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一)學校要创造良好的培养环境来提高教师互联网信息素养

学校在硬件方面,可提供和引进资源开发的配套设施,定期开展对教师信息化知识和操作能力方面的专业系统培训,强调技术在课程和教学中的整合;在软件方面,高职院校应多加重视教师软件技术技能的提高和掌握检测,鼓励教师挖掘相对应的教学软件资源,加强自身课堂所采用信息化软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设计优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促进教学的实施

要设计出优质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就要充分利用和开发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遵循以下几条原则: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学习;学习者学习和研究活动可将提高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和任务驱动为主线,并在相关情境中培养学习技能与策略;强调协作学习;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受到重视;强调在学习过程和资源利用中学习效果的评价。

(三)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推进互联网信息化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

关于推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开发方面,应将教学情

境和教学手段多样综合,充分发挥远程网络信息化的

优势,提高具体情境背景下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建立在线自主学习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各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条件和教学情况,建立

一个丰富、适合、共享互动化的信息技术自主学习平

台,调动多种信息元素的支持,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建立学习网络课程平台,可分设课程介绍、教学计划、教学课件、自我检测、作业等互动栏目,充分利用学生易于接受互联网的特点,最大限度地将互联网和自主学习融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马化腾.互联网+国家战略行动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5.

[2]朱世恒.移动互联时代教学模式新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10):152-153.

推荐访问:互联网 教育教学 现状 调查 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