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

即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引入了“自学”要素,也大都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为此,未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而更多的则表现为:教师只注重单项反馈;在备课过程中过于重视书本上的信息;为了简便教学而缩小问题讨论的范围.为此,改变这一现状则在于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是简单的学生自主学习,而是由老师参与的一种知识获取方式.一、本文写作背景在新课程改革10周年之际,反观我国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不难发现:所谓“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似乎仍未满足新课标的要求.究其原因,应是多方面的.其中,弱化了对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培养,则是问题的根源.根据现代教育理论中的“主体性”教育思想,可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通过启发、引导等方式来完成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实则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得新知识.这一要求,自然就与本文的主题“自学能力的培养”相契合.然而,从目前实践所反馈的信息显示:诸多中学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仍难以贯彻这一要求.即使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引入了“自学”要素,也大都是在上公开课的时候.为此,未能形成一种长效机制.而更多的则表现为:教师只注重单项反馈;在备课过程中过于重视书本上的信息;为了简便教学而缩小问题讨论的范围.从而,这一教学形态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连增进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都无法实现.综上所述,本文将结合目前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文章主题展开阐述.二、本文应用目标正如上文所指出的,10年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尽管,同行针对本文主题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摸索.然而,在推广过程中却或多或少的呈现出难以实施的尴尬局面.因此,本文应用目标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具有推广性“具有推广性”并不代表本文的教学设计在任何地方都适用.而是指,根据校本原则,本文主要从方法上进行阐述.“校本原则”可以理解为:一切为了学校、一切依托学校.这样一来,在本文应用的方法基础上并结合各校的实际,便能较好的完成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二)具有环境适应性“具有环境适应性”是指: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不能脱离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乃至整个教学的大环境.或者说,本文的应用目标还在于,能与现阶段的教学形态相融合.惟有这样,才能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应对各种升学压力.由此可见,本文的应用目标取向体现为可操作性,这才是问题解决的重点.三、本文理论框架本文所提出的“自学能力”不是简单的学生自主学习,而是由老师参与的一种知识获取方式.即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由学生本人推论出物理知识来.由此,若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达到上述目标,除了需要引入“探究式”教学理论外,还需要通过“赏识教育”理论来构建课堂教学生态.

探究教学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究者,其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新事物.因此,必须正处理教师的“引”和学生的“探”的关系,做到既不放任自流,让学生漫无边际去探究,也不能过多牵引.应注意:(1)交流自学成果.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在互相交流中,使大家思维相互碰撞,努力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交流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言,也可以让学生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然后派代表在全班汇报.(2)合作学习,探究疑难.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1)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2)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3)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运用探究式教育法在增进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还需采取赏识教育方式来营造出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最终,推动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具体而言:赏识教育不是表扬加鼓励.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学生的行为;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学生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一、在有限课堂教学时间内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更需要各学科教学的共同努力.为此,如何在一节课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要求,则是对教学内容设计的极大考验.为此,本文强调:应把物理课堂教学适当的向前、向后延伸.向前延伸意味着:应由学生自主完成课堂学习准备工作,包括对有关学习信息的收集;向后延伸则体现在,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这两个领域都应该成为教学设计中的组成部分.

二、在教学环节如何引入探究式教学法

通过对“探究式”教学法的开展形式进行阐述可知,其中包含着许多具体的互动环节.如,分组讨论、交流自学成果.这时就出现了两类问题:(1)如何合理的设置问题.因为,分组讨论的问题应对新知识的引出有帮助的.(2)如何控制进度.在45分钟的课堂时间内,若要形成一个完整的问题讨论、知识引出环节是不容易的.为此,这便成为本文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

三、教学中如何使用赏识教育

教学中如何使用赏识教育,主要在于教师的理解与实施.不难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首先应给予他们自学的信心.这一点在教学内容设计中是无法体现的,却又是支撑本文主题的关键要素.因此,教师应在非功利的教学氛围下完成上述教学,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对他们的进步进行表扬与鼓励.

下文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

案例一物态变化

1.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前向延伸.物理教师一般应提前一到两天时间,将需要预习的新内容布置下去;并且,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时,将一些需要提前思考的问题植入到了准备任务中.并督促学生积极参与上课前期的准备工作中,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到学校图书馆查找相关信息等方式,完成教师预留的问题.

物理教师在课前准备中,主要完成这样几项内容:(1)挖掘本课题与现实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联系.如何加强对现实生活有关现象的解释力与应用性,怎样做才能吸引学生.(2)挖掘课题各环节的问题连贯性.通过问题的引入,启发和吸引学生不断完成任务.

2.课堂教学过程(导课).

教师:同学们,如果一群孩子在玩堆雪人游戏,突然发现“雪人”融化了,该怎么办?(提问)

学生1:可以给它盖被子.

教师:其他同学同意这个方法吗?

学生2:给雪人盖被子不是加速它的融化吗?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想法还不够统一,那我们就来学习今天的课程.学了之后,我们再来解决问题好吗.(语气温和)

导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引子”,结合前期课外准备,学生则能够根据教师的问题,提出诸多方案来延缓“雪人”的融化.在方案的罗列中通过教师的最后评判,自然会引出有关“热导体”的相关知识.

案例二摩擦力的分类

学生将完成了对“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知识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如下:教师:通过上次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把一个物体放在光滑的表面上,给予这个物体一个初始速度,这个物体将以这个速度匀速的直线滑行.然而,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却无法做到这一点.请同学一小组讨论5分钟,组长负责汇报讨论结果.

组长1:因为有地面有摩擦(根据生活常识答出的)

教师:回答很正确.正是因为有了摩擦力的存在,我们才能按时到校上课.(全班笑)那么,谁能告诉我: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而有些物体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了呢?同学们可以根据教材知识,分组讨论,给10分钟.

学生1:因为有些物体下面有轮子.

学生2:轮子自己在转,就把物体带跑了.

教师:不错.如果同学们脚下按上能滑动的轮子,你们跑100米会怎样.(课堂氛围被调动起来了)

学生3:我不会滑冰,一定会摔的.

学生4:我觉得不按轮子跑的会更快些.

教师:同学们所说的都很不错.而且所说的,几乎包括了现实中摩擦力的种类.(总结)

从而,该案例的提问引起了学生们的思考与好奇.紧接着引导学生给出答案——摩擦力的存在.这个知识点就从上一个知识点推论出来了,但是还不完善.教师又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物体在摩擦力的作用下根本动不了,而有些物体同样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一推就动了呢?这样一来又引起了学生们的好奇与思考,最后得出摩擦力分类的知识点.

改变目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所存在的不足,应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不是简单的学生自主学习,而是由老师参与的一种知识获取方式.10年新课程改革对于初中物理教学而言,仍存在着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未来还须与同行们共同努力.

推荐访问:课堂教学 自学能力 物理 初中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