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研究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新《预算法》的颁布,在加快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的要求下,对事业单位资金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要求越来越高。当前迫切需要加强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面对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问题与对策

十九大报告关于 “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的重要论述,开启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新篇章。大量财政拨款的投入要求事业单位必须主动加强资金监管,施行预算绩效管理,以绩效为导向,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关注财政资金的产出和结果,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国家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预算资金使用的社会效益。

一、当前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财政资金的使用已经比较规范,虽然在实践上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已经展开。但是,在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绩效评价及考核应用多方面仍有许多不足。

1.预算编制时间不足,编制方法固化,预算绩效理念不强

财政布置预算的时间与要求“一上”上报的时间间隔太短,财务人员要向管理者汇报,再到管理层做出安排、财务部门统计基础数据、汇总各职能部门所需项目资金等一系列程序,时间非常有限,编报的预算质量就会下降。预算编制方法普遍采用零基预算编制方法,基本支出采用定员与定额的标准,项目支出建立三年滚动项目库,这种编制方法虽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仍存在较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各级事业单位更偏重所在领域的业务开展,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认为编预算是财务的事情,业务部门对于编制预算的积极性不高。另外有些单位在执行过程中仅考虑预算资金的合理合法支出,忽略了资金的使用效果,没有对项目实施跟踪监控,对于发现的问题未能及时调整并予以修正,往往会导致公共资源分配的不均和浪费。

2.缺少富有经验的绩效管理人员

事业单位财务工作者及相关工作人员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了解程度低,参加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后续教育不足。近年来财政改革措施不断出台,很多工作是新生事物,工作量大幅增加,导致财务人员压力加大。而财务工作本来就烦琐,如果理论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实际工作经验不足,很难将绩效管理工作落到实处。部门预算中的项目文本绩效目标单纯由财务工作者突击编报,很难做到充分调研和可行性论证,势必会缺少前瞻性和系统性,编制质量参差不齐,绩效管理和预算管理不能有机融合。

3.预算执行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控制措施

在预算编制完成后,不少事业单位缺少严格、科学的监督制度,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于基本支出或项目支出的安排主管随意性较大。同时对于预算的调整权利缺少有效的制衡机制,从而造成预算控制实际行为的松弛。预算刚性不强,虽然预算经批准下达,但在使用时违反预算要求随意变动开支范围、违规提高开支标准的现象时有发生。未严格按照规定的审批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导致资金使用混乱,出现超预算或无预算支出等情况。

预算资金执行进度缓慢,而临近第四季度时,又顾虑财政资金被盘活收回,预算执行率指标考核不达标,加上时间仓促、预算单位会到年底集中花钱;对绩效重视不够,责任落实不到位,以至于資金执行滞后,年末出现大量结余,严重影响了预算资金的执行效果。

4.预算绩效评价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一是对绩效考评不重视,长期以来形成了“重要钱、轻管理;重花钱,轻考核”的错误观念,绩效考评工作重形式、走过场。

二是缺乏完善的绩效考评制度及科学、完整的考核指标体系,不能准确地反映资金的产出和效果;单位缺少长期战略打算,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重视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

三是考评结果运用不充分,没有切实地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挂钩,也没有作为对相关项目负责人激励与惩处的依据,绩效考评多停留在纸面,没有有效地落到实处。

5.绩效考评缺少跟踪管理

很多事业单位承担着重大课题,以项目为载体。以农业事业单位为例,项目实施完成后,由于该项目已结题,后续资金跟不上,要继续支付临时工的劳务费、构筑物及设备的维护费、运作所需的材料费及水电费等,如果有财政资金支持,则该项目可以延续,相反如果没有财政资金支持,该项目就会中断,所投入的专用设备等固定资产就会闲置,使用效率低下,造成财政资金浪费,同时推广示范效应大打折扣。缺少绩效跟踪管理,与当初的预算项目目标设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起的社会效应必然会降低。

二、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和对策

1.保证充分地预算编制时间,改进预算编制方法,增强绩效管理的理念

财政部门可考虑延长“一上”上报时间,预算单位在充分的时间内,开展调研,尽可能将预算编报的科学合理。事业单位的人员经费不应按照实际的人数作为分配标准,应根据绩效管理原则,按照实际承担具体职能的标准人员测算基本支出,尽量减少冗员的开支,有效改善“吃大锅饭”的状况,体现价值绩效考评的导向,并将论证充分、目标明确、绩效达成度较高的项目列入预算。

事业单位要重视预算绩效管理在单位的重要程度,务必将预算管理贯穿到单位管理的始终,建立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预算的编制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单位管理者和各部门人员都应参与其中。预算目标设定要与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紧密衔接,确定预算重点投向,满足未来事业发展的需要。

2.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队伍建设

事业单位应该在内部设置专门的预算绩效管理岗位,并配备合适的人才来担任此职务。实施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从业人员有较强的分析能力,由于技术性强、专业化程度较高,因此应对预算和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不定期的培训,以丰富他们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提升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让绩效管理工作得到更好地开展。同时邀请第三方机构提供咨询服务,聘请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参与绩效考评,提高绩效评价报告质量和机构人员的工作水平。

3.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控制

一是以内部控制为契机,强化预算绩效控制。建立相互制衡的内部管理机制,对于重大资金支出、预算内的重大项目申报和执行,要实行单位管理层集体研究和决策制度。将预算控制植入经济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保障经济事项依法依规。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强化预算刚性,严格预算调整审批程序,各单位未经批准不得自行调整资金使用范围、预算额度和开支标准。

二是加快预算执行进度,与预算目标和年初工作计划相协调,既要减少资金结转结余,又要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提高预算资金的执行质量。

三是建立健全预算监督机制,在预算执行的全过程跟踪监控,当预算计划与实际预算执行出现偏差时,应认真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并及时采取解决措施,提高财政预算资金的安全性与使用效益。

四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数字模拟分析,对预算执行实时监控,以实现预算执行的规范化和精细化。

4.推进预算资金的绩效考评

事业单位绩效预算是以目标为考核导向的预算,其核心是通过制定绩效目标,建立预算绩效考评体系,逐步实现从注重资金投入到注重支出效果的转变。

一是要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目标,绩效目标应当可衡量、可实现,并且能够准确反映资金的预期产出和效益。

二是建立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事业单位在选取指标体系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行业和职能特点,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并兼顾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技术创新等方面,使绩效评价更好地反映单位责任和实际情况。比如,科研事业单位可以将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益、科技成果申报产生的知识产权数量、科研成果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等纳入考核指标。

三是要建立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必须将绩效评价結果与单位的年度考核相结合,良好的考评机制能够激励职工不断创造价值,个人业绩与单位整体预算目标趋向一致;与下一年度预算安排相挂钩,优先安排各项指标达标的预算项目,真正将预算考核落到实处。

5.建立绩效考评的长效机制,持续开展项目跟踪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已完工的项目应按照绩效目标要求,持续跟踪管理。项目不仅在结束期考核,更应该在目标期内引入各类指标进行考核。因为项目不仅仅是上马,而更应该着眼于持续性、前瞻性、效益性。即便是项目资金运用的合理合规,但是不跟踪考核,并不能验证其社会效应取得了多少成效。因此,引入绩效管理,更重要的是建立绩效考评的长效机制,保证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应,而不是闲置浪费。

三、结语

总之,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既是与当前的财政改革相适应,也是事业单位公益性职能的需要。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管理水平,强化预算监督控制,完善绩效考核等措施,以不断提升国家财政资金投入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保障事业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江文.预算绩效管理基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山西财税,2018(2).

2.刘罡.农业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中国农业会计,2018(4).

3.侯文新.新形势下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做好预算绩效管理的几点思考.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2).

4.赵建新,赵圆苑.行政事业单位部门预算的绩效研究.会计师,2018(7).

推荐访问:绩效管理 事业单位 预算 研究